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59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综合] 米饭损阳不用愁,一招祛除大米中的湿气

[复制链接]

1万

主题

1万

帖子

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353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6-22 10:39:1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日常生活中,我们长期感受外界寒湿之气,及长时间地喝茶、吃冷饮,甚至长期吃水果,都容易造成体内湿邪过重。除了避免寒湿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,建议使用古法烹制米饭以祛除大米中的湿气。


古法烹制米饭更健康
  


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是以米饭作为主食,在长年诊疗过程中我发现,长期吃米饭的人,特别是南方人,非常容易得脚气病、湿气病。南方的气候本来就多湿,稻米又是生在水里,也含有湿气。潮湿的气候加上人们常吃带湿气的米饭,这样身体没有湿邪才怪呢。




做米饭时会有水蒸气,蒸气是大湿大热的,更是进一步增大了米饭的湿气。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,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,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,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,危害无穷。“脾主湿”,所以脾功能不好的人不大适合吃米饭。但这与人的体质关系并不大,从烹调的角度来说,我们吃的都是生米。我们根本没有理解传统米饭做法所蕴含的养生妙理,简单地以为只要把米蒸成米饭的形状,就算“生米煮成熟饭”了,其实大家吃的还是生米!




难道我们对米饭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吗?我翻看了很多资料,咨询了很多长辈,有机会外出去不同地方的时候也随时和做饭的主人们聊天,还真让我发现了这其中的门道。原来只有现在的米饭才会让我们吃进去大量的湿气,过去的米饭是真正的熟饭,一点都不湿。
  
那么过去的米饭是怎么做的呢?在现代化程度还没有这么高的时候,人们做米饭还都是遵循煮、滤、蒸这3个步骤的,即下锅时,将大米和适量水同入锅中,大火煮沸,滤去米汤,再将大米倒回锅里,改文火蒸熟。




这是传统的做饭方法,只不过电饭锅和锅炉问世之后,传统蒸米饭之法就渐渐被淘汰了。传统方法做出来的饭里边就不再有湿气了,因为湿气一部分化到米汤里去了,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发散出去了。知道了这个情况真是让我感慨:科技的进步一定带来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吗?从做米饭这件小事来看——未必啊。




我到底是怎么找出米饭制作的秘密的呢?还要从有一年我去一个山区开研讨会说起。那里地处皖西南,长江北岸,属于大别山余脉,山川秀丽,空气清新。但刚到那里的时候,我心里挺紧张的。当时正是秋季,山中难免秋雨绵绵,加上当地以稻米为主食,稻米也含有湿气,湿湿相加,这湿气可更重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。”这里可不像是开会的好地点啊。
 
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,召集聚会的“东道主”朋友古道热肠,一路不断向我介绍家乡的风物。这里地处偏僻,没有受到太多现代化的洗礼,古风犹存。山间秋草萋萋,秋果累累。山里的人,都像我这位朋友那样,清瘦清瘦的,精神健旺,看样子体内并没有什么湿气啊。我不禁疑惑了,这是为什么呢?朋友的老母亲在用土砖垒砌而成的灶台旁点燃柴草,为我们做饭。目睹了这里做饭的全过程,我心里的疑团就被解开了一大半。
 
这里的做饭方法是: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,煮开后,滤去米汤,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,用小火慢慢蒸熟,成为真正的熟米饭。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吃进嘴里,感觉很蓬松,很香,吃多了肚子也不胀,使我饭量比平时增大了一倍。
 
吃过饭之后,我还感觉尿比以前多了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仔细一琢磨,才想起稻米有利水的功效。喜爱养花的朋友都知道,很多盆栽花草,如果浇水过多,植物的根长时间浸泡在水里,就会腐烂,发出一股酒精味,但是,水稻的根一直浸泡在水里都没有腐烂。为什么?就是因为它能耐水、利水。按照上面的方法做成的米饭,祛除了稻米中的湿气,但仍保留了它的利水功能。这样,它不仅没有湿气,反而能帮助排除体内固有的水湿,真是太妙了!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